新约的诸多方面的内容和质量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其可靠性。
一致性
伪造的文献要么就是缺少见证人报告,要么就是前后不一。所以只要发现相互矛盾的记录,就说明圣经中的记载有错。但同时,如果圣经中所有记载一模一样,那就又有“串供”的嫌疑了,就像是同谋们统一口径,确认对计划的每个细节的说法。太一致跟太不一致都很可疑。
犯罪或者事故目击者所陈述的故事应该是大体一致,但一定会因为角度不同,细节稍有出入。正如,四部福音书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耶稣的生平事迹。但是尽管角度不同,圣经学者惊喜地发现,其中所记录的事件,耶稣清晰的人物形象,以及他的训诫,甚至连补充报告都出奇地一致。
细节
历史学家都喜欢研究文献中的细节,因为通过细节他们可以验证可靠性。保罗书信中细节随处可见,福音书主要就是由细节构成的。比如,路加福音和路加行传都是写给一个名叫提阿非罗的圣人,他是当时众人皆知的人物。
如果这些记载都是信徒捏造的,那么假的人名、地名和事件很快就会被基督教的敌人——犹太人和罗马统治者发现,结果一定会演变成一世纪的“水门事件”。 然而,新约的细节被独立证据证明真实可靠。比如古典历史学家Colin Hemer说过 “使徒行传最后十六个章节中的84个事件都已经被考古发现所证实了”。[15]
在过去几个世纪中,持怀疑态度的圣经学者一直攻击路加福音的作者和其成书时间,断言说路加福音是由不知名的作者在二世纪所作。考古学家William Ramsey 爵士也持同样的观点,为了确认,他展开了调查。大量的查证工作以后,这个考古学家不得不推翻自己之前的观点,改口承认:“路加是一流的历史学家,他理应被列入最伟大史学家之列。路加福音的确实性是其他任何著作都无法企及的。”[16]
使徒保罗的行传中,列举了他所到之地,所遇之人,所传之道,以及所受迫害,这些细节莫非全是编造的吗?罗马历史学家A. N. Sherwin-White写道: “使徒行传的历史性确认是压倒性的,任何反对其基本历史性的企图都是无稽之谈。罗马历史学家太想当然了。”[17]
从新约中保罗信件的记录看,新约作者非常坦率地描述了细节,甚至用了当时真实人物的名字。历史学家证实了其中至少三十个名字。[18]
给小撮众人的信
多数伪造的文章出自面向大众的一般性文件,比如这篇杂志文章(毋庸置疑,无数伪造版本已经在黑市上传播开了)。历史学专家Louis Gottschalk 认为个人写给小撮众人的信可信性更高。[19] 那么新约符合这一条吗?
必须说,有一些是非常明显面向众人的,然而大部分还是写给小撮众人甚至个人的。这些记录至少不能是作假的首选吧。
令人难堪的特性
绝大多数的作者都不想使自己难堪。因此,历史学家发现了一条规律:令作者难堪的揭示一般可信度比较高。那么我们来看看,新约作者是如何说自己的?
出人意料的是,新约的作者们笔下的自己通常是愚昧的、懦弱的、不坚定的。例如,彼得三次否认耶稣,门徒们争论谁是最伟大的,这两个故事在福音中都有记载。早期教会对于使徒是无比崇敬的,如果这不是真事,此类捏造绝无容身之地。[20]
在《世界文明史》中,Will Durant如此评价信徒: “这些人的形象真的不是改造世界的最佳人选, 只能说福音书非常真实地记录了他们各自的性格和缺陷。”[21]
矛盾或者不相干的材料
福音书告诉世人耶稣的空棺木是一个妇女发现的,尽管在以色列女人的见证被视为无效,甚至在法庭上也不被受理。据记载,耶稣的母亲和家人也都声称耶稣不正常。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后,临终大声呼喊:“ 我的神,我的神, 你为什么弃绝我?”还有新约中那些矛盾的事件,如果作者的用意仅仅是想传达耶稣的生平和训诫的话,那这真的不是个好策略,由此可见,这些只能是事实。
缺乏相关资料
讽刺的是(但也许是最符合逻辑的)一世纪教会面临的主要问题——外邦使命、 属灵的恩赐、受洗、洗礼、领袖,很少能在耶稣的话中找到答案。如果他的追随者仅仅是想鼓励正在成长的教会,那么为什么不借耶稣之口直接给出指示呢?这很令人费解!有一个例子就是,信徒保罗平实地叙述:“这件事情上,主没有启示。”